经验交流
当前位置: 首页
>> 工作交流 >> 经验交流
优秀改革创新案例展示|中共环翠区委党校:
建立“吹哨报到”机制 增强县级党校参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

发布日期:2023-12-20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环翠区 字号:[ ]


       为鼓励基层党校创新实践,中共山东省委党校(山东行政学院)面向全省县(市、区)委党校(行政学校)组织开展2023年全省县级党校优秀改革创新案例评选工作,共收集案例113个,遴选出优秀案例28个。威海市党校系统4家县级党校共有3家案例成功入选,入选比例居全省各地市党校首位。

       3家入选案例分别为中共环翠区委党校《建立“吹哨报到”机制 增强县级党校参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》、中共文登区委党校《首席专家赋能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》、中共荣成市委党校《创新科研机制 放大科研效能》。

       本期刊发中共环翠区委党校优秀改革创新案例:《建立“吹哨报到”机制 增强县级党校参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》。



建立“吹哨报到”机制增强县级党校参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

中共环翠区委党校


       上接天线、下接地气是县级党校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参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。近年来,环翠区委党校经过不断实践探索,走出了一条“镇街和部门吹哨、党校报到”的新路径,即镇街和部门提出教学科研咨政诉求,县级党校整合资源高效跟踪解决。

       一、坚持需求导向,哨源由被动收集向主动发现转变

       (一)强化协调沟通,多向收集“哨声”。一是实行常态化需求调研制度。每年年底由教务处、教研室牵头,组织教师到镇街开展教研咨需求调研,明确下一年度的课题研究方向。二是建立即时型需求征集制度。通过《环翠区委党校教研咨项目反馈表》,即时了解区直部门和镇街学习需求。三是完善教研咨评估制度。利用主体班次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等形式,着重就教研咨改进方向和内容向学员征求建议。

       (二)建立项目清单,引导照单“吹哨”。与区委组织部加强协同联合,做好规定项目与订单项目有机结合,并在年前、年中、年后定期向镇街、部门公布;制定《区委党校开展送党课到基层活动实施方案》,将党校课程体系和年度优质课程资源嵌入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中,面向镇街、部门一体推送,实现镇街(部门)教育需求与党校资源的直连直通。

       (三)健全保障体系,力促“回哨”到位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,为“听哨用哨”提供组织保障;每年申请专项资金10余万元,为“听哨用哨”提供物质保障;研究出台《环翠区委党校教学和智库建设创新工程暂行办法》,鼓励教研人员联合党校系统内外智库人才,合力攻关解难题、提质量、出精品,为“听哨用哨”提供智力保障。   

       二、坚持精准施策,报到由全面发力向靶向发力转变

       (一)聚焦教研需求发力,提高“报到”质量。全面综合分析镇街、部门的教研诉求,列出明细、定出措施、明确时限、分解到人。针对镇街、部门提出的“增加基层理论培训的灵活性,做好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”等相关诉求,加大现场教学力度。研究出台《区域教学资源整合提升方案》,从“党性锤炼”“理论宣讲”“社会治理”“乡村振兴”四个专题入手,系统打造20门现场教学课程,确定五大模块26个教学点,供镇街、部门按需选学,受教育党员干部6000余人。

       (二)聚焦咨政需求发力,拓宽“报到”渠道。印发《关于征集区域发展突出问题的函》,面向镇街、部门找到急难愁盼的“真问题”,为咨政献策打好基础。针对招商及金融部门提出的“部分企业因为扶持资金不到位而迟迟不能落地”等问题,形成咨政成果《关于我区政府引导基金的思考和建议》,提出利用政府引导基金进行招商的建议。区城市发展运营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这一策略,成功将总投资20.7亿元的佰鸿未来科技产业园落地。

       (三)聚焦基本需求发力,夯实“报到”基础。针对镇街、村居党员提出“理论教育阵地不能满足需求”等问题,联合组织部门以镇街党校为依托,按照“以点为基、串点成线”的理念,打造了“十佳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”“十佳精品党员教育现场教学路线”,编织好“报到”网络,受益党员2万余人。针对镇街和部门提出的“横向间沟通难、交流少”等问题,以《环翠党校论坛》为阵地,加大理论教育、党性教育、区域发展、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互动交流。目前刊发教学文案、科研报告、咨政文章140余篇。

       三、坚持系统思维,服务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发力转变

       (一)凝聚部门镇街力量。围绕各级党委、政府的中心工作,针对征集信息中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,本着联合实地调研、集中研究探讨和共同出谋划策的原则,切实做好服务大局的文章。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、美丽乡村建设、发展壮大新动能、优化政务环境等课题,先后与区委办、发改局、科技局、工信局等部门形成《关于我区新旧动能转换的调查与思考》《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环翠区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与研究》等咨政报告20篇,区委主要领导批示15篇。

       (二)凝聚专业平台资源。围绕区域内高质量发展的需要,针对征集信息中对高端课程、高水平咨政的需求,采取“线上”与“线下”相结合的方式,把专业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。“线上”,与《人民日报》旗下人民教育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打造党校智慧教室,建立高端课程资源库;“线下”,利用好省委党校“2+1”牵手计划和市委党校科研区域一体化合作中心,以项目组的形式共同开发推出教研咨精品成果。其中,与市委党校联合形成的咨政成果《环翠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》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,《环翠区盘活农村隐蔽性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硬件支撑》在《乡村振兴》、《威海日报》理论版刊发。

       (三)凝聚专家学者资源。围绕区域内不同行业、不同领域的现实发展需要,针对征集信息中对党校高端教研咨人才的实际需求,建立了兼职人才资源库,优选高校专家学者、骨干企业负责人、区直部门负责人、优秀学员、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纳入校级讲师库。山东大学(威海)商学院左锋教授在主体班次以《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》为题授课后,引起了经济部门的高度重视,通过“存量变革”和“增量崛起”两手抓,培育壮大了以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的制造业产业集群,助力环翠区获批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称号。       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